
Copyright© Yylq Govem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:龙山新闻网 新闻热线:0743-6228742
主办单位:龙山县委宣传部
承办单位:龙山县融媒体中心 湘ICP备18012182号
通讯员系统登陆
2024年3月,在征集革命文物的工作中,笔者见证了一件特殊文物的捐赠。来自龙山县兴隆街道尖岩村的刘登高先生,将一只铝饭盒轻轻放在红绒布上。金属表面斑驳的锈迹在光线下泛着暗哑光泽,宛如一片饱经风霜的老树皮。谁能想到,这边缘布满豁口的旧物里,竟封存着跨越七十载的不凉暖意。
捐赠仪式现场
彼时的刘登高,褪去了海外工程总经理的干练,更像一位手捧祖传珍宝的老者。父亲刘飞福离世后的第三个春天,他回到尖岩村的老宅,在樟木箱底触碰到那层红布时,指尖仿佛瞬间感知到了父亲的体温——整整70年了,这布换过3回,每回都包裹得严严实实,仿佛里面锁着的不是饭盒,而是一段隐秘却滚烫的往事。
“1950年的山夜,枪声比狼嚎还稠密。”刘登高的声音轻缓,像怕惊扰了什么。父亲总讲,那个后半夜,柴房门被敲得又急又促。拉开条缝,月光正倾泻在赵排长渗血的军装上。“解放军”三个字刚出口,刘飞福便一把将人拽进柴房深处。干草埋至胸口时,他才看清对方肩上的伤口,血珠仍在渗出。
接下来的7天,成了刘飞福此生最“胆大包天”的日子。天擦黑就往柴房钻,怀里揣着温热的粥,鞋底沾满清冽的露水;趁赶集溜进药铺,用家中仅存的腊肉换来草药,掌柜问起,只含糊道“治牲口的”。赵排长常在喝粥时讲队伍里的事,说等把土匪清剿干净,山里人就能敞开窗户安心睡觉。刘飞福那时不懂“革命”为何物,却深深记住了这句话——这个穿军装的年轻人,是为他们流血的。
离别的清晨,赵排长从怀里掏出这只饭盒,铝皮被体温焐得温热。“打胜仗得的奖,贴身带了一年。”他塞过来时,掌心的老茧蹭着刘飞福的手,“你救我一命,这物件替我陪着你。”后来刘飞福才知道,这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战利品,在部队里,比勋章更珍贵。
从此,这饭盒成了刘家的“传家令”。逢年过节,刘飞福会将它擦拭得锃亮,向儿女们讲述柴房里的月光,赵排长喝粥时眼中闪烁的光亮。临终前,他紧紧攥着刘登高的手,指节泛白:“记住,这不是饭盒,是人家把命托付在你这儿了。”
2024年春天,刘登高在网上看到湖南革命军事馆征集文物的消息,一夜未眠。老伴红着眼眶帮他把饭盒重新裹好:“你爹要是在,准说该让更多人看看。”捐赠那天——3月27日,当饭盒从他掌心移开时,他恍惚看见锈迹里浮出两个身影——一个是赵排长揣着饭盒行军的背影,一个是父亲踏着月光送饭的脚步,在七十余载光阴里,慢慢重叠成一个无声的拥抱。
2025年7月31日,刘登高收到龙山烈士陵园管理处代颁的文物捐赠证书
如今,这只承载着深情厚谊的饭盒,已由刘登高先生郑重捐赠给湖南革命军事馆。当接过馆方颁发的文物捐赠证书时,他仿佛再次触摸到了那份跨越时空的温度。未来,当它静静陈列于展柜之中,灯光必将温柔抚过其上的豁口与锈斑,细数烽火岁月里沉淀的暖意。彼时,驻足其前的参观者,定能听见柴房里的低语,触摸到那碗热粥的温度。这哪里只是一只饭盒?分明是一个容器,盛着战火淬炼的信任,盛着军民之间最朴素的鱼水情——这情谊,经得起岁月磨砺,熬得过时光煮炼,恒久温热。
文章来源:文物捐赠者刘登高口述;时任龙山县烈士陵园管理处主任张海燕整理。
责编:朱柯源
一审:向波
二审:周娇
三审:张军
来源:龙山县退役军人事务局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七夕佳节52对新人甜蜜领证 龙山倡导文明婚俗树新风
护航开学季 龙山县多部门联合开展校车安全专项检查
多部门联合开展暑期安全教育赋能活动
龙山县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培训班开班
龙山县2025年登革热、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疾控工作会议召开
龙山法院:刚柔并济 让公平正义“执”地有声
龙山四小培训点第三天暑期培训纪实
寓教于乐 英语分会场解锁新教材教学新“玩法”
下载APP
分享到